近日,互聯網大廠紛紛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。京東、B站多條業務線的員工都收到了“畢業須知”、“畢業日事宜指引”(離職相關手續辦理)。有贊的裁員比例更是高達70%,據說半層樓都空了。為了不被“優化”掉,一時間,碼農們人人自危,行業內卷越發嚴重。
相較而言,雖然面臨著制裁和打壓,華為的員工結構一直保持基本穩定,離職率不到5%。
3月28日下午,華為在深圳總部舉行了2021年年度報告發布會。輪值董事長郭平稱:“我們還要為生存而戰,有許多困難要克服。但困難再大,也要堅定不移地加大投入,這樣我們才有未來。”2022年,華為將繼續廣納英才,計劃招聘一萬名應屆畢業生,其中,“天才少年”的頂級年薪高達200萬元!
高收入,意味著高付出
華為的企業文化是“堅持以奮斗者為本,長期艱苦奮斗”。996、007,加班對華為人來說,是家常便飯。項目攻堅期,某些技術崗甚至要“支著帳篷住公司”。
華為心聲論壇曾爆出一個帖子,顯示2019年某研發組成員月均加班57小時,最嚴重的月加班160個小時。不得不說,華為狼性的加班文化實在令人生畏。但是,可觀的報酬又讓程序員們放棄了躺平,選擇留在華為。
去年,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“潛入”華為內部,拍攝了《華為的100張面孔》,揭秘華為員工真實的工作狀態。在最新播出的第二季中,有一場新人培訓很有意思,大家圍繞“艱苦奮斗是否需要加班”,展開了激烈的辯論。
差不多70%的人“站隊”不想加班,只有30%的人覺得需要加班。正反兩方唇槍舌戰數個回合,非常精彩。
正方觀點
斯坦福大學研究表明,一個人每周工作50小時,依然可以保持高效;晚上九點左右,人最有創造力。
我們不是普通的朝九晚五的工作者,我們是996的奮斗者。華為聘請兩個員工,干五個人的活兒,拿三份錢。所以,你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,肯定是完不成的。
反方觀點
正方用研究數據來說明,我們可以每周加班10小時。但是,沒有這個必要啊。為什么會加班?要么是效率不高,要么是能力不夠,你覺得自己屬于哪一種呢?
中立方
紀錄片導演竹內亮
我支持加班,因為我個人對加班的定位不一樣。我是加“快樂班”,拍紀錄片讓我很快樂。你們不想加班,是在加“痛苦班”。所以很勉強,工作起來不情愿,因為是被逼的。
培訓部導師
我們的討論,其實沒有標準答案。如果工作不只是為了掙錢,還有愛好,那加不加班就不是個問題了。
總之,加班是應該的,不加班也是應該的,但是不完成工作是萬萬不應該的。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,單純以員工工作時長來考評業績,是極不科學的。工作時間很重要,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更為關鍵。
當免費加班變成職場潛規則時,員工干活的積極性會大幅降低,只想尋找一切機會休息,或自我減輕勞動量,根本談不上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。有人可能上班時偷偷摸魚,下班又假裝很努力。單純以延長勞動時間作為日??记跇藴?,只會陷入惡性死循環。
無印良品前社長松井忠三曾提到,自己讓無印良品扭虧為盈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——堅決杜絕加班,并要求各部門積極拿出“消滅加班提案”。“經營之圣”稻盛和夫,也有類似的管理心得。制定出不能加班的鐵律后,反而能極大地提升組織效率。
“正能量”遠不如“正向機制”
科學的管理機制,永遠要比“人治”更高效!“績效飛輪”不僅僅是企業數字化績效管理系統,更是管理理論和管理經驗的具體化、邏輯化,是管理行為的落地與管理規律的進化。
“績效飛輪”的核心價值在于目標驅動、成長驅動、文化驅動和數據驅動,全面激活員工的自驅力,使員工發自內心地熱愛工作、高效工作。
資料來源:
1.《裁員即畢業!京東多條業務線裁員,員工:壓力特別大,要崩潰》,九派新聞,記者:歐俏妤,2022 年 3 月。
2.《互聯網巨頭被曝裁員,半層樓人去樓空?緊急回應來了!》,深圳商報,2022 年 3 月。
3.《凈利狂增近76%!剛剛,華為刷屏!人均年薪70.3萬!》,中國基金報,2022 年 3 月。
4.《華為員工公開說“我不想加班”,理由很精彩!》,環球人力資源智庫,2022 年 3 月。
5.《制裁下的華為員工為什么如此團結?》,竹內亮導演,新浪微博,2022 年 3 月。
推薦
了解更多“公開課”和“企業內訓”請添加客服微信進行溝通。
